欢迎您访问叶县政协! 今天是:
首页县市区政协叶县政协提案社情民意

【提案】4.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7 浏览次数:

    人口老龄化已经悄然向我们走来,昔日自然条件下已沿袭了千百年赡养老人的传统模式,在商品经济社会残酷竞争的冲击下,变成了一大难题。为此,就叶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对策进行了初步调研,认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是提升养老福利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叶县辖18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89万人,其中老年人将近1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9%,敬老院20所,入住老人830人;老年公寓2所,入住老人139人,其中叶县康乐苑老年公寓床位数:147张,叶县舒心老年护理院有限公司床位数:154张。按照联合国传统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依据统计数值我县已呈现人口老龄化趋势。近年来,我县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以“空巢”老人、“三无三孤”老人为重点对象的老年群体直接从中受益。近年来,叶县积极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从目前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二、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养老服务业对于全面发展的整体规划滞后、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发展滞后,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化养老需要。全县14.2万老年人,按每千名老人拥有35张床位计算应5000张,我县1000多张;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应50%以上,我县是41%。

    2.养老服务机构少,覆盖面狭窄。养老福利机构主要是针对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养老服务覆盖面较为狭窄。再过一二十年,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这种被称为“421”的家庭模式越来越多,让人们焦虑的是,多数子女有“全方位”奉养老人之心,但无日日伴其左右之力。独居、空巢、高龄、无人照料的老人将成为主流,养老形势非常严峻。

    3.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资源依托和建设及运营补贴不足。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经费紧张。全县现有农村幸福院81所,有13所因资金问题被迫停止运营。

    4.社会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文化程度和职业化水平低。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县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1.统筹规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统筹分配专项指标,长远科学地规划我县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布局,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按照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配建要求,因地制宜确定设施布局和建设规模。二是通过在新建小区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腾退、换、改建相应房产予以配置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等方式,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给部分闲置人员提供就业平台。三是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的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新建住宅小区要将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要求纳入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住建部门、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设施项目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明确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用房,不得挪作他用,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养老服务设施的用途。

    2.完善养老服务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全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

    3.制定政策,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扶持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参股等形式,开设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一是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二是完善土地优待政策。三是完善税费优待政策。四是完善服务补贴政策。对已建成养老机构可按规模或服务人数给予以奖代补或定额补贴;老年服务机构用电、用水按居民生活用电、用水价格收取等。

    4.整合资源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工程,把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紧张问题作为重点,通过划拨、置换、租赁、回购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建设综合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可以在城市街道、社区建设集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多功能一体的日间老年护理中心。中心依托社区活动室、卫生服务站,向60周岁以上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现有市场服务资源多方面的服务。在各社区建立老年人专线服务电话,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咨询及各种上门服务便利。大力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逐步实施智慧养老服务。

    5.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退出、激励机制,制定完善养老机构管理规范。加强养老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线上线下结合,在专业服务人员中树典型,选标兵,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鼓励吸纳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把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范围,定期开展养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培训,积极培养和引进老年康复、老年病治疗、养老机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建立养老护理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确保养老服务队伍稳定。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6.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的大多数社会养老机构,还不具备自建医疗机构的条件。今后,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应引进医院,设立门诊部;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则应与医院签订协议,定期开展医疗服务。引导和鼓励乡镇卫生院、村幸福院及各私立医院积极盘活资源,合理利用自身院落、床位、人员、设施有效服务养老服务,同时增加自身经济效益,扩大社会影响,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