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城老城区老旧街区、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切实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宜居环境,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提案人:丁延锋、谢雅瑾、孙前锋、赵鹏飞、王国武、赵志永、杨现增、李炯、吴强、刘洋帆
郏县县城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过道,这些街、巷、过道等背街小巷多分布在县城的老城区。据了解,仅龙山街道辖区内登记有名字及不知名的背街小巷就有240余条。这些背街小巷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不仅影响群众出行,更影响城市形象。随着城区框架的不断拉大,老城区内存在着很多建设年代久远的居民小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落后,多数成为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管理起来难度较大。
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按照人居环境整治有关要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持续推进背街小巷道路升级改造,打造了“幸福里”“老城里”等网红打卡地,打造了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示范带、健康路、小屯路等人居环境示范点,同时整修了同心路、向阳路等道路,打通了6条断头路。目前,东后街老旧街区改造正在进行中,改造完成后,将会极大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背街小巷人居环境达到了很大提升。在改造升级的同时,建立网格长、街长、路长、米长“四级”网络体系,对辖区对背街小巷进行精细化管理,每周四开展“清洁家园.党员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更多的参与到城市的美化中来。我们也按照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要求,已经完成4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完成后,效果比较明显,今年正在改造的有3个。
存在问题:郏县县城街道背街小巷较多,特别加上城乡结合部,整治难度大,虽然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对背街小巷进行提档升级,但是由于财政资金短缺、贤达人士捐款有限,仅仅是对一些道路破损严重、群众要求强烈的背街小巷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力度还达不到。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由于建设时期标准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部分老旧小区无停车场地和自行车车库,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多层建筑缺少电梯、绿化景观面积小、无障碍和养老服务设施缺乏,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二是治安管理差。老旧小区和独幢散楼基本上无物业、无围墙、无门禁,安防监控措施不到位,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弱,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物业管理缺位。与之配套的物业改革相对滞后,物业服务和收费标准无法统一,物业费收缴困难,造成老旧小区普遍缺乏必要的物业管理服务。
建议:一是持续加大投入。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城市建设不搞大拆大建、按照先民生后提升的原则,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对县城所有老旧街区进行改造的工作目标以及“四城联创”工作要求,建议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吸收社会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探索采取共建、捐款、冠名权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参与背街小巷提质改造。
二是搞好特色规划。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出精品、出形象的思路,规划要超前,要结合背街小巷建筑特点和人文景观特色,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要求,挖掘文化底蕴,体现地区特色。改造出特色、精品,让城市焕发出生机,展现出老城的美,要细化好方案,有序推进,不断推动城市功能的完善。推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共建、共享、共治的老旧小区新局面,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由社区成立物业公司,接管辖区内“三无”小区,赋予一定的管理权。要探索职能部门下沉,或者推动网格员职业化等方式,建立背街小巷长效管理管理制度,要有惩戒手段,强化管理力度,动员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形成“政府花钱建机制、百姓花钱买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