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平顶山市政协官方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史资料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爱国统一战线(1992年—2002年10月)——忽如一夜春风来

image.png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此我国明确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为了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主动适应,找准位置,发挥优势,作出成绩,1993年,中央统战部组织18个调查组分赴全国25个省、区、市,就新形势下统一战线新情况、新问题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统一战线的影响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形成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调研情况综述》。

1993年11月3日至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议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了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了统一战线的基本社会职能,坚持和发展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方针政策,强调要形成全党重视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可以说,第十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四大之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关键时候召开的,标志着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成为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日益多元化、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

1989年3月,中央统战部《关于开展私营企业统战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私营企业者已形成一个新的利益群体,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党的十四大后,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深入和持续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情况调查,发布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情况报告。特别是2000年在协助中央筹备召开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过程中,中央统战部和各地统战部围绕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等问题,进一步调查研究,为中央科学界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

2000年1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允许的,也是光荣的,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了力量,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论断,科学界定了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地位,回答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而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科学论断的形成,为正确认识和对待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团结新的社会阶层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意义。

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涌现了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

1993年11月,中央在第十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指出,“中央决定把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交给工商联,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措施,为统一战线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1995年,中央统战部与全国工商联成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调研课题组,通过典型解剖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8个重点城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1998年2月,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2000年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中,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明确列入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明确提出着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光彩事业的提出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已成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重任在肩。

1994年4月,全国工商联召开七届二次常委会议,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0位参会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发表了“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书,提出:开展以扶贫开发为主题,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原则,以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光彩事业,为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动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作一份贡献。

对此,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迅速确定了把光彩事业“办大、办好、办出成效”的工作方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光彩事业的意见》,成立了中国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1995年10月,办理社团登记时改名为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据统计,截至2001年10月,全国实施光彩事业项目5740个,参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8846人,到位资金229亿元,培训人员103万人次,安排就业104万人,帮助250万人口摆脱了贫困。

同时,光彩事业的参与人员由内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扩展到港澳台及海外侨胞企业家,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2003年,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被联合国贸发会议授予特约观察员身份,并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光彩事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走向国际社会。

工商联队伍的建设

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在原有组织恢复与重建的基础上,1993年10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新的工商联章程,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在实现新老合作交替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

大会以后,各级工商联组织贯彻会议精神,开展“爱国、敬业、守法”教育活动和各项服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支积极分子队伍。

1997年11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的修改后的工商联章程,将工商联的性质明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以工商联八大为新的起点,工商联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自身的传统和优势,把统战性同经济性、民间性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工作内容和方式上朝着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方向转变和开拓。与此同时也在探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挥积极作用的新形式。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普遍存在缺乏金融支持、资金短缺严重等困难。为更好探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挥积极作用的新形式,1993年10月,在全国工商联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提出要创办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更好地发挥工商联的职能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995年5月6日,国务院发函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同意设立一家民营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挂牌营业,经叔平被推选为董事长,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国有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又是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建立的规范的股份制金融企业。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9年7月15日,刘永好等33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针对市场经济中商业欺诈和信用紊乱现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了《信誉宣言》。

2001年,在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双思”活动中,浙江省31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开拓进取,强我中华》的倡议书。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搞好自身企业,参与国家建设,努力创造社会财富,同时配合国家法律法规,行政、经济等方面的管理和调控,有效地抑制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短期行为、违规行为和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良行为,提高了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自觉性。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