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多元普惠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协商专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根据市政协2024年度协商工作安排,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围绕“健全多元普惠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开展民主监督活动。5月10日,市政协主席黄庚倜、副主席袁银亮带领省、市部分政协常委、委员组成专项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卫东区智慧康养中心、葡萄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华区平煤神马总医院医养中心、宝丰县祥园老年公寓、宝丰县肖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截至2023年底,我市共有60岁及以上人口100.4万(比2022年增加5.38万),占常住人口的20.41%,较2022年提高1.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万(比2022年增加1.41万),占常住人口的14.83%,较2022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就养老问题进行调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9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71个,实现了“每个街道有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每个社区有1处养老服务场所”的全覆盖目标,受到省养老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表扬;建成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11家、乡镇敬老院87家、农村幸福院402家,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民办养老机构74家,全市各类养老服务床位达3万余张。
(一)政策制定方面。2024年4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平顶山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平顶山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优化和拓展了养老服务内容。2023年出台了《平顶山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平顶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二)设施建设方面。推动20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18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了3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达到6家(新华区西高皇街道中央花园社区、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湛河区马庄街道电力社区、新城区滍阳镇闫口村、宝丰县铁路街道铁北社区、舞钢市寺坡街道湖滨社区)。
(三)服务供给方面。落实高龄津贴政策,共发放高龄津贴9000多万元。推动星级养老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全市新创建四星级养老机构2家,三星级养老机构11家。舞钢市同立医院入选2023年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各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作用,举办第三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3385人次。我市选派的养老护理员在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三等奖。
二、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虽然目前我市已实现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全覆盖,且亮点纷呈,但是仍存在一些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硬件不全,不能完全提供老年人日间照料,未配备适老性食堂。一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位置偏僻、面积狭小,很难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应有作用。
(二)养老服务供给质量有待提升。大多已建成的养老服务设施仅能提供简单文化娱乐服务,服务功能相对简单,“点单式”“上门式”等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尚未普及,服务能力与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和错位,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由于参与养老服务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工作繁琐,待遇较低,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养老服务行业人员普遍社会地位不高,缺乏社会认可度,工作上升空间受限,导致目前从业人员多数为“4050”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医护人员或专业人才投入养老服务行业的热情偏低。
(四)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模式仍待增强。养老机构仍然是传统模式,公建民营、农村互助养老、老年助餐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还不够大,缺乏连锁化、专业化养老公司的专业运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运营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导致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率较低。
三、意见建议
(一)全面完善落实养老服务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全市低收入人口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老年人纳入救助范围。积极推动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的医保配套政策制度。确保养老资金投入,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规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二)持续营造新时代尊老爱老良好氛围。加大《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每年的老年节应当对老年工作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积极宣传养老机构及设施奖补政策,提高公众知晓率。成立养老行业协会,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事业中来,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三)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按照我市制定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的市级示范标准,大力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改造提升,推动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推动未达到标准要求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尽快达标。一是主城区层面,大力培育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示范项目。按照今年我市公布十大民生实事要求,主城区建成20个示范性老年助餐场所,建议针对大型社区如湖光花园,建设适老化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护、膳食供应、医疗保健、康复娱乐等系统化多功能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二是县乡村层面,加快推动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创建为星级养老机构,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中心,按照市十大民生实事要求,落实好新建60个农村幸福院的任务,并对现有农村幸福院进行提档升级,争取打造成星级标准农村幸福院。
(四)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一是持续推进“智慧养老”建设。更新完善老年人基础信息和养老服务数据库,实现全市养老服务对象和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动态化管理,升级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尽快实现所有辖区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与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视频信号接入,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可视化实时调度。二是不断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充分发挥智慧养老平台作用,通过优化线上服务模式,拓展线下服务内容,精准对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支持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商开展家庭养老延伸服务,制定更加详细完善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清单,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短期照料、助餐助浴、助医买药、助洁助行、寻访关爱等“点单式”“美团式”便捷养老服务,打造城区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引进知名养老服务连锁公司。加大养老服务领域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上海安康通、无锡九如城、河南首慈等全国知名养老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通过引入合作运营,有利于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可持续运营能力,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项目。
(五)不断深化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一是深入推进养老护理行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积极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进行对接,设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组织养老服务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尤其加强养老护理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通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养一批养老服务人才。定期举办全市养老服务技能大赛,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打造数量匹配、尊老敬业、服务优质的养老护理专业队伍。二是加大对养老从业人员的奖补力度。持续健全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制定落实好养老服务人才入职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加大表彰优秀养老从业人员力度,如开展优秀养老护理员选树活动,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适当选送养老服务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三是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在市、县(市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适当增加养老服务领域优秀从业者,持续增强养老服务人才职业荣誉感和岗位吸引力。
(六)不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一是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牢记“五二五”鲁山养老院火灾事故教训,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设施管理、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落实每日防火巡查、检查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智能监管水平。二是加强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关乎千万老人的身体健康,必须落实落细。全面排查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及工作人员未持健康证上岗等违规行为;排查餐(饮)具卫生消毒、厨房和用餐区域卫生消毒;排查食品是否干净新鲜,是否滥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等。三是加强养老机构资金安全管理。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以及辖区养老机构预收资金情况的监督,防止出现违规使用资金、非法集资和养老诈骗等问题。